老成都的电车时代( 二 )

早在1946年,民国政府便第一次议定开行电车线路,以图取代黄包车这种人力公共交通工具。然而,直至四川解放也未能提上日程。成都的电车梦最终还是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和成都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

上世纪50年代,成都的经济和城市功能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人多车少的问题是市民的心头大患。为解决问题,贯彻真正的群众路线,成都市人民政府专门安排成都财政局委托人民银行,成立“成都市人民福利事业投资公司”,并向全市公开发售福利债券。此债券一经推出,全市机关、厂矿、居民踊跃购买,连退休的老大妈,也把省吃俭用剩下的5元钱拿来买了债券。

1956年初,成都市人民政府的第一期福利公债共发行240万元,首先用于市公用局汽修厂,迅速装配全新公共汽车9辆以及轴动式拖车20辆投入营运线路。这种用福利公债购买的公共汽车,被大家称为“福利车”。成都公交也完美诠释了“人民公交为人民、人民公交人民办”这句话。

第一次福利债券的成功发行,为成都兴办电车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成都市人民政府紧接着又陆续发行福利债券并运用于成都无轨电车的建设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