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水管获新生:上海试点输水管道“微创手术”,避免路面开膛破肚( 二 )

上海城区建设年代早,地下有一部分铸铁管、钢管,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随着管道日趋老化,修复更新提上日程。金沙江路输水管道在服役超过半个世纪后,管内积淤影响了居民的用水质量,更时常出现管道破损、渗漏水等情况。

但在地下管线复杂、人口密度大的中心城区,小小的管道更新却成了“大事”。经过实地勘探,要更换的老管道位于金沙江路南侧的机非隔离带下,长度达1000米。“如果采取传统方法,地面要‘开膛破肚’。”隧道股份水务建设负责人傅思亮介绍,这样不仅需要大规模封闭交通,还会产生扬尘。金沙江路地处居民密集区,交通流量非常大,且水管上方还有两根煤气管道,传统的施工方法难以“大展手脚”。

试点的“微创技术”,只需在道路头尾各开挖一个工作井。给老管道清洗淤泥后,施工人员把直径较小的全新玻璃钢管,以一节一节“接龙”的方式,精准“穿进”直径较大的的铸铁老管中。新的玻璃钢管,具有强度高、耐腐蚀、不结垢等特性,不仅能优化居民用水水质、消除管道漏水、爆管等隐患,其使用的寿命周期也较普通水管更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