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分合与阿里的左右互搏( 五 )

回忆起2006年海尔在淘宝上第一次开店,当时还在淘宝网担任B2C平台促销主管李研珠记忆犹新:“海尔价格没有诚意,比国美、苏宁的售价高,几乎没有成交量。”(离开淘宝后,李研珠参与创办蘑菇街并担任CMO一职,2014年创办汽车电商平台“卖好车”)

“当时海尔的店点击量很高,可是海尔的态度很强硬,不讲价,消费者都被吓跑了。” 淘宝网运营中心管理家电类目的“小二”刘毅说。

由于淘宝网在业内首次推出买家和卖家的聊天工具淘宝旺旺,为买卖双方搭建了一条沟通渠道,在刺激成交量的同时,也培育了C2C平台消费者极强的议价能力。中国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是喜欢讲价,在淘宝上尤其如此,因此海尔的大牌作风在这里碰到了软钉子。

2007年,海尔再次进驻淘宝——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充满诱惑的成长型市场。这一次,海尔考虑了商品的价格因素,却仍然拼不过C2C上充斥的个人卖家以及小经销商的价格,后者的运营成本更低,因此售价更低。海尔官方网店的商品价格既要考虑淘宝消费者的心理,还要顾及大的经销商的利益,而当时的淘宝并没有一整套为大企业和品牌企业配套的服务环境,因此海尔这次的尝试也偃旗息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