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流动经济+自贸红利”千亿临空产业加速聚集( 三 )

除此之外,飞机租赁港港联动、飞机维修创新监管模式、智慧机场、智慧旅检等极具临空特色的一批创新案例,更是将大胆试、大胆闯的自贸理念与区域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了通关便利化,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促进空港新城在制度层面加快与国际接轨。

得益于制度创新所释放的红利,两年来,空港功能区的外资引进额较获批之前增长了5倍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货集散创历史新高,2018年成为全国第七大客运机场,货邮吞吐量达31.26万吨,增速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再“优化”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快速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是自贸区诞生时就肩负的使命。

作为关中城市群的“航天门户”,空港功能区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也体现了作为门户的担当。

事实上,空港率先开启“3450”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其综合行政审批效能改革成效加速显现。两年来,空港功能区新登记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较获批之前分别增长84.5%和152.8%,呈现出高速高质的发展势头,同步推行的“34协同、主体默认、容缺受理”的创新模式也获得企业一致好评,实现了投资审批进一步压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