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没有「引路人」( 四 )

讨论到最后一晚,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战略蓝图成形,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将形成统一的数据智能,“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也是在这次会上,“登月计划”第一次被提出,阿里的数据要实现“大一统”。

2009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北京上地的汇众大厦203。在这间连暖气都没有的办公室,阿里云前员工林晨曦自带茶叶来上班,几十个人的技术团队一边哈着气,一边敲出“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也是在那个屋子里,阿里云拿下第一个客户——时任阿里金融CEO胡晓明。

在阿里云成立同一年,胡晓明奉命在阿里巴巴内部创办阿里金融。马云下了两道指令,“一是只能做100万以下的小额贷款,二是必须使用阿里云的技术架构。”

第二道指令,日后被验证是个深坑。

初来乍到的阿里云,在数据传输、速度、稳定等环节BUG不断。只要阿里云出现状况,阿里金融就跟着出状况,“导致阿里金融200多天起夜300多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