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究竟为了屏蔽谁?( 三 )

知否|“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究竟为了屏蔽谁?

一是面对公众的自我塑造范畴——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自己,称为“公开的自己”

二是被公众获知但自我无意识范畴——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我,称为“盲目的自己”

三是自我有意识在公众面前保留的范畴——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称为“隐藏的自己”

四是公众及自我两者无意识范畴,也称为潜意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称为“未知的自己”。

而公开的自己,是人与人交往和了解的依据,换句话讲,想要促成一段亲密的关系,我们必须先开放自己,因此回到主题,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相当于关闭了展示自己的窗口,外接无法通过这个渠道了解你时,也比较难促成这段关系,除非你们有其他的途径可以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或者另一方极其主动,而你也愿意与他分享你的信息。

当然关于屏蔽社交状态的行为,我们应该抱着尊重理解的态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尤其当网络平台中,熟人关系和社交被稀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社交用户的被遗忘权”,这部分可以理解为,没有人愿意被随时随刻的查看自己的档案一样,“被遗忘权”的出现是必然的,这类人群也并不是为了针对谁而屏蔽,我们每个人有权利控制自己在大众眼前的形象和视野宽度。当然面对真心想要理解和了解你的人,例如我们的亲人、恋人、朋友们,关闭了朋友圈,也要记得多沟通,多慰问,毕竟很多关系不主动维护就会越来越淡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