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保葬渐成风尚(说台湾)( 二 )

起初,想让民众接受环保葬可不太容易。毕竟同为中国人社会,深受儒家孝道和道教鬼神文化影响,台湾人在办丧事时也迷信风水、讲究时辰,强调入土为安,必须要土葬、必须要有排场、必须要繁文缛节……死人与活人争地,劳民伤财,反而肥了殡葬业者的腰包。

最先打破旧观念的力量来自于台湾民间。1997年,由佛光山星云法师所创办的南华大学成立了“生死学研究所”,开启了大众对殡葬礼俗的关注。星云法师公开表示他偏好火葬,并认为身体就像一杯水,死就等同杯子被打破。法鼓山圣严法师也认为,对遗体的最好处理方式就是不留一点痕迹。

与此同时,2002年起,台湾当局也积极倡导树葬、海葬等环保自然葬,并补助地方政府实际推行。在社会各方努力之下,“简丧薄葬”渐成风尚,吹吹打打等习俗被尽量美化、简化、净化。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年至2016年,台湾逝者的遗体火化率由45.4%增至96.2%,环保自然葬也从无增至数千件。

名人示范领风潮

2004年,著名导演李安的父亲病逝。按照父亲遗愿,李安在告别式后出海举行了海葬。李安说,父亲生前交代要将骨灰撒至海中,以完成其遥望大陆故乡,守护台南之心愿。“海好美,水好清,这一切都很美。父亲走得很干净,我也不掉泪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