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保葬渐成风尚(说台湾)( 三 )

2005年,台湾舞蹈家罗曼菲辞世,她生前也公开表示要以最简单、洁净的方式完成身后事。最后她的遗体火化后,撒在她父亲墓旁的松树下。

2009年,圣严法师圆寂。他留下遗嘱:“不发讣闻、不筑墓、不建塔、不立碑、不竖像……”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植存(将骨灰埋撒于普通林园)于金山园区。当时,各行各业3万信众上山观礼,很多是从中南部包车而来,各大媒体广为报道。经此,环保葬的方式得到很好传播,不仅获得许多台湾民众认同,甚至有外籍人士、基督教徒甚至伊斯兰教徒选择在这片草地植存。

在社会名流的示范带动下,民众观念禁忌逐渐打开,树葬、海葬、花葬等自然葬渐成风尚。目前,全台湾已设立29处树葬园区、2处植存园区。树葬、花葬园区环境都非常优美,台北富德公墓的咏爱园树葬区,松柏青翠,绿草如茵;阳明山臻善园花葬区,种植了樱花、流苏、罗汉松、杜鹃、茶花、桂花等,如同一座大花园。

台北、新北、桃园三县市合办的海葬,最初每年1场,至2013年增加到4场,2016年则达到9场。光是在台北采用树葬、花葬、海葬3种形式的殡葬业务,在2017年2月底就累计达13068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