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阳光 温暖生命 最后一公里( 三 )

如同粉色墙壁上的标语“让阳光沐浴在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在这里,或许因为感知到生命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弥足珍贵。

2008年,伴随中国临终关怀萌芽的步伐,番禺区市桥医院在全省首次试水开设了临终关怀专科,同时指派两位医护人员去上海学习经验,黎梓雯是其中一位。

现任番禺区市桥医院康宁科主任的黎梓雯,此前是一名内科医生,在病房见过了太多生死离别。“对于没有治疗希望的绝症病人来说,抢救是一种痛苦。是在ICU里靠呼吸机将生命延长多一个月,还是顺其自然地离开,很多病人都会选择后者。”黎梓雯说,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家属要求尽一切努力挽留病人的生命,却没有问过病人自己愿不愿意。

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从内科到康宁科,黎梓雯也经历了很强烈的心态转变。在内科,将急、重病人治好了,会有一种满足感;而面对临终关怀病人,在收治前就要与家属做好沟通:只是对症治疗,尽量把病人痛苦降至最低,让他们自然离开。

60多岁的余叔(化名),是康宁科的病人之一。他是肺癌晚期患者,生命日渐凋谢,家人编织了善意的谎言,告诉余叔只是肺炎。住院后,余叔经常拉着黎梓雯,问道:“我感觉身体越来越差,为什么肺炎都治不好?”黎梓雯只能宽慰余叔:“你的病需要慢慢调养。”同时,余叔也在埋怨子女为什么不送自己到大医院治疗。事实上,瞒着,对病人来说也许并非最好的选择。经过与家属反复沟通,家属最终将实情告诉了余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