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骨灰位短缺:公营位抽签轮候 绿色殡葬渐被接受( 二 )

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自2010年起提供免费渡轮服务,让市民在香港指定海域撒灰。目前全港有12个由食环署管理的纪念花园,还有两个由私人坟场管理。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薄扶林道坟场是私人坟场,除了土葬墓地和骨灰位,还设有一个名为“思恩园”的纪念花园,环境宁静清幽。花园辟出了一块花圃造型、铺满鹅卵石的地方用作撒灰,并设有刻上逝者名字的石碑。

在香港,一般来说,市民为死去亲人举办丧礼后,遗体随即火化,然后市民将骨灰领回,另作安置。像苏先生那样,选择为太太在纪念花园撒灰,两个月内便完成安葬程序。

“对于家属来说,能尽快安顿逝者的后事,也是一种安慰。”苏先生表示,近年来公营和私人坟场的骨灰位均不敷应用,需要抽签。他回忆其父亲于十年前去世,等了3年多才有公营骨灰位空出来,作永久安放。

为纾缓骨灰位不足的情况,特区政府在十多年前已经开始推广绿色殡葬,最初反应一般。食环署的最新数据显示,绿色殡葬由2012年的2814宗增至2018年的6324宗,分别占死亡总人数的6.4%和13.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