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开放共融城市特色(北京世园会风采)

人民日报 本报采访人员 贺 勇

桃花掩映的天津园红砖墙,传递着五大道建筑的神韵。

本报采访人员 贺 勇摄

墙面上以“津”字及贯穿天津的几条河流为元素,入口门框是四面可识别的独特设计,传递出开放通透的城市精神,这里就是天津园的入口。

“方案设计灵感源于天津五大道的宽街窄巷,提取了‘绿色林荫下、熟褐砖墙掩映牙白木构架’的景观语境,构建展园的整体感。”天津园设计师陈良说。

天津素以文化多元著称,码头文化、老城文化、市井文化、租界文化和工业文化在此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是迄今天津乃至全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之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天津园以五大道为设计元素,运用景观手法使展园展现多元相融、开放共生的天津特质。

园区空间布局简洁有力,遵循无边界设计理念,同周边区段无缝衔接,与世园会总体规划高度融合。为充分诠释天津城市特色,设计师将展园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入口全开放空间、过渡性质的半开放空间以及内庭的全封闭空间,建立“三面围合、一面开放,外部开放、内庭封闭”的独特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分各区块的功能,形成独具魅力的八大空间:入口空间、城市客厅空间、听水空间、寻水空间、读水咖啡厅空间、民俗集市空间、智能花园空间以及悟水禅庭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