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12年的焦虑,每代人都有自己错过的时代机遇( 三 )

在乔布斯发布iPhone后第12年,苹果第一次在发布会上没有推出硬件,而是介绍了一系列包括Apple News+在内的订阅服务。

这标志着,最赚钱的智能手机公司也不得不面临经营范式需要变革的问题了。

而利润微薄的小米早在2015年就已开始受到困扰。

现在很多人认为小米手机竞争不利完全是因为研发少。这种指责你不能说它错,但又不能说对。因为:

首先,不合理。

小米的经营时长远低于华为,作为初创公司,资源有限,如果让它把关注点从市场转向研发,那么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像柔宇这样,手握技术,却眼看着京东方用量产能力吃下一张又一张的订货单。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信息是,小米做手机始于2011年,柔宇则成立于2012年,两者属于同一世代。

其次,忽略了真正的原因。

小米针对低端市场采用流水线拼装、直接营销的经营策略,是一种破坏性创新(克里斯坦森用语),这是一种相当适合初创公司的战术。戴尔就曾使用这种战术在个人电脑市场兴盛20年,它也是直接销售(不过是用电话而不是互联网),不投资研发,只采购并组装部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