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移民冲刺全面小康( 二 )

改造项目助发展

红柳滩村村民早年住窑洞,温饱没着落。如今,一半以上的村民家有了小轿车

采访人员来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的红柳滩村,只见笔直的村道,一排排二层农家院落,停放在院门前的装载机、小轿车。很难想象这是当年的水库移民村。

红柳滩村逐步向现代化迈进,这其中库区移民村庄整治项目、危旧房改造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月8日,拿着刚刚编制完成的《红柳滩村农业科技观光园设计方案》,村党支部书记赵国兴、村委会主任朱文祥心中充满喜悦。这个占地120亩,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农业产业形态规划经过村民讨论后,今年若能如期实施,那这个由98户汉族、藏族、土族、回族群众组成的大家庭,就离小康不远了。

“小时候随父母来红柳滩时,我们住的是窑洞,面对的是荒滩碱地,温饱没有着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今天的红柳滩村,一点都不夸张。”站在新建的二层村委会办公楼前,今年48岁的朱文祥回忆起孩童时代,有太多的感慨。赵国兴接过话茬:“现在村里百分之六七十的村民家里都有了小轿车,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