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捐资千万助教育(爱国情 奋斗者)( 二 )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空降兵部队,马旭奉命负责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她向组织提出,希望能和战士们一起参加跳伞训练。但由于她个子小,体重太轻,远不能达到训练大纲要求,请求没有被批准。

马旭不死心。她晚上偷偷到训练场上自己练习跳伞动作,每天练习上百次。

半年后的地面动作考核中,马旭连跳三次,动作标准利索。从此,马旭正式和战士们一起参加跳伞训练。20多年里,马旭跳伞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

为了帮助空降兵避免在着陆时扭伤,她和同为军医的丈夫翻阅大量资料,结合自身跳伞实践,发明了“充气护踝”,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后来,他们又一起研制出高原跳伞“供氧背心”,解决了空降兵高原跳伞的缺氧难题。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马旭,希望为家乡做些事情。2018年3月,她决心将通过搞科研、专利转让等积攒下的1000万元全部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发展。今年2月,马旭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马旭夫妇房间的墙壁、柜子、桌子上,贴满了各种手抄双语小纸片,如今她仍在坚持学习。“我感觉从来没有离休过,总感觉时间不够用。”86岁的马旭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