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网红电商影响力下降,张大奕也拯救不了如涵控股( 三 )

为什么曾经受到资本追捧的如涵并没有再一次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因为随着近年社交红利的退潮,人们开始发现网红的培养具备强烈的偶然性,不同平台、特别是新平台的头部网红无法被可控地培养出来,长期的商业模式上来说只能以较高的价格签约成名网红,这点从如涵成立至今也只发掘培养了2、3个头部网红账号就可见一斑,而曾经走红的朴正义、温婉等都是如涵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签约后加入的。

这对于公司化运作的MCN机构来说,意味着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大笔资金去签约网红,以形成规模化运作和专业壁垒。因此人们看到如涵的营收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净利润亏损却是逐年增加,如涵目前的商业模式只能证明“网红能赚到钱”,离“机构化运作的公司能赚到钱”还差了老远。

根据如涵公开财务数据,2017-2019这三个财年的前三个季度,如涵的营收分别为4.38亿元、7.51亿元和8.56亿元。但从2018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如涵9个月的净亏损为575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2613万元扩大1.2倍,可见如涵还不能在商业上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无数次的经验证明,一个行业再吸引眼球,但如果不赚钱的话,仍然会被资金果断摒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