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上市被做空的背后:盈利潜力遭质疑才是其股价“拦路虎”( 六 )

其次,他认为,在如数据和算法等技术没有显著突破的条件下,增加资本和人力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其实递减。“移动出行公司其实都面临主营出行业务的瓶颈,各家都在尝试新的业务,例如外卖配送、金融服务、共享单车,甚至共享滑板车等。”他指出,“这些新业务可能是IPO时很好的故事,但对于营收、增长的贡献,可能非常有限。”

此外,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发现,来福车的招股说明书中曾104次提及自动驾驶。对于来福车布局无人驾驶业务的影响,戴维·黄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根据来福车上市时披露的信息,平均每一单出行业务,需支付14.47美元,其中8.65美元支付给司机,占支付费用的约60%。因此,布局无人驾驶业务、降低甚至完全取代司机,理论上似乎可以带来显著的盈利增长。

不过,他认为来福车发展无人驾驶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司机的费用可以降到什么程度,可能并不如预期得那么乐观;其二,无人驾驶的研发投入巨大,这对于来福车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并不是好消息。戴维·黄说:“如今,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都在竞争无人驾驶技术,投入的研发都是天文数字,例如优步每月为无人驾驶项目投入的研发费用为200万美金。研发过程中的巨额投入短期内其实是会影响盈利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