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真相”图鉴:从手绘图到标准照,见证40年来技术变革( 四 )

“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今天我们做到了。” 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谢泼德·多尔曼(Sheperd S. Doeleman)教授表示,“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

尽管有超算帮忙,但计算过程仍然耗费了科学家们近两年的时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把重达半吨的巨量数据合成一张黑洞照片。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路如森研究员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这是一个汇聚了十几台站望远镜阵的项目,每台站又有很多个望远镜组成,几天内产生的观测数据相当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一年的数据量。对于这样一个复杂事件的出现,科学家会分成独立的工作组,每一个工作组会有不同的小组进行处理,参与数据处理,进行比对。”

据了解,由于各个望远镜观察到的数据量加起来足有3600TB,换算成电影大小要几百年才能看完,因此这些数据无法通过网络传送,就只能被存储在移动硬盘里直接运往美国波士顿和德国波恩的数据处理中心,并由麻省理工学院和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类似中科院的研究体系,下称“马普所”)等机构开发出全新的算法,加速数据分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