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助肠断 吹落白衣裳( 五 )

清代李渔曾说:“草木之花,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桃花与美人迟暮和红颜薄命的联系亦体现在文人的诗词中。王建“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宫词一百首》)以飘零的桃花写青春短暂的深宫女子,状写了封建时代宫闱女子的悲惨命运。这一联系也鲜明体现在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红楼梦》中。《葬花吟》《桃花行》两诗里的桃花,寄托着林黛玉和大观园里所有女子的身世命运之感。且看《葬花吟》:”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以桃花寄寓自己身世命运,却也一语成谶,暗示了红颜薄命的凄楚结局。正是“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再看第七十回里的《桃花行》,此诗亦是林黛玉以桃花自喻的哀歌:从“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的花人相映到“胭脂冷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的花人合一可谓字字含泪,是林黛玉红颜薄命人与桃花之间的深刻共鸣。

同时,因为桃花的妩媚妖娆,在某些文人诗词作品中,桃花也成为下层女性,尤其是青楼女子的衬托物象。南宋李莱老《浪淘沙》里“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头戴桃花的女子即为弹曲弄筝的莺莺燕燕之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中的“桃花扇”,也是歌妓跳舞时用的道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