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助肠断 吹落白衣裳( 六 )

桃花与隐士

一尊心事百年期

叶嘉莹先生认为,古诗人里真正实现了自我完成的,只有陶渊明和苏轼两人。陶渊明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种下了田园梦,并让它生根发芽。梦里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梦里有山涤余蔼、宇暖微霄;梦里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桃花源里,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一派自然天真之象。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便有了隐逸的寓意。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近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桃花”意象充溢着隐逸意趣,表现的诗人是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王维的七言乐府《桃源行》得到翁方纲极口推崇,认为“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最后一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诗笔飘忽,意境迷茫,令人回味无穷。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元)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