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座城市崛起后,全球制造业版图或将变化!(12)

“那时的深圳萧条落后,一眼望到头,到处是荒草滩和鱼塘,人们住的是茅草屋,走的是沙土路。”周顺斌说,部队进入深圳第一天,就在地上挖坑支锅,露天烧饭;没有水,就到很远的地方去拉;没有菜,就自己开荒播种;没房子住,就用毛竹搭起竹棚,一住就是好几年……

艰苦的条件下,年轻的共和国军人如拓荒牛一样,在贫瘠的大地上开垦出了“美丽的春天”。

从深圳第一栋高楼——深圳电子大厦开始,子弟兵建起了高层、超高层建筑上千栋;参加了福田中心区、深圳机场、盐田港码头等众多项目的施工;完成了北环大道、滨河大道和深圳体育场、人民医院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1983年9月,周顺斌所在的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转业,输送到全市各单位的官兵就有8000多人,成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深圳特区各条战线的骨干。

当时的深圳百业兴旺,人潮涌动的创业大军里也有不少退出现役的干部战士。华为的任正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起步,一批批像子弟兵这样的“拓荒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开垦成了华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从2008年开始,深圳市人均GDP就开始雄踞全国第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