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之笔 铸造丰碑(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二 )

1933年1月,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8月回国后,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同年12月,由于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达20万份,打破当时中国杂志发行纪录。

其间,邹韬奋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同救国会的其他领袖沈钧儒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邹韬奋获释,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上海沦陷后,他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武汉沦陷后,到重庆创办和主编《全民抗战》。这些以抗战为主题的刊物和生活书店的出版物,在广大读者中间唤起了巨大的爱国热情,把一批又一批青年引上革命道路。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加紧了对他的迫害,使他再次被迫流亡香港。1942年秘密赴广东游击区,并辗转来到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因病被秘密护送到上海治病。

病中,邹韬奋口授遗嘱,再次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和要求。1944年7月,邹韬奋在上海病逝。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对其一生及其从事的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