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环保企业去年业绩下滑,它们该如何熬过寒冬?( 三 )

在快速发展过后,PPP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

在金融降杠杆、稳杠杆的政策环境下,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剧。同时,部分地方财政支出管理能力不足,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此前的PPP大户多遇到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截至去年9月底,曾经的“PPP龙头”东方园林应收账款达99.76亿元,占到净资产的82.31%,应收账款增速甚至超过营收增速。

2018年下半年,东方园林通过债券融资、引入国资等多种方式缓解流动性风险。北京市政府也通过建立纾困基金等多项举措,帮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3月底,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东方园林等数家企业,已整体摆脱融资流动性最紧迫的时候。

但东方园林财务数据显示,危机并未结束。今年一季度,东方园林预计亏损2.2亿-2.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77.82万元。

除了已出现资金危机的企业,更多环保公司的年报中显现出资金紧张问题。

碧水源(300070.SZ)的年报显示,受融资大环境影响,公司去年财务费用增加84.26%至6.7亿元。同时,公司项目回款有所滞后,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48.0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