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迈入科技智能发展时代,柔性制造、医疗康复、矿业如何应用?( 四 )

目前,机器视觉的重点应用场景主要是在机器人视觉引导、缺陷检测以及识别定位与装配领域。李立军表示,目前在面料行业的瑕疵检测领域,让机器人通过算法完善和优化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除了算法,前端对于瑕疵的采样也非常重要。为此,慈星还战略投资了一家瑞士专门从事前端光学检测的企业,实现机器视觉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程洪:认知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落地实践

所谓外骨骼机器人,指的是套在人体外面的机器人,也被称作“可穿戴”机器人。其技术融合了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的综合技术,最初主要应用在某些军事项目上。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民用外骨骼机器人的产品落地之道似乎更加快速。用于康复医疗的外骨骼机器人便是一个例子。

电子科技大学对于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11年。程洪教授表示,过去用于康复医疗的外骨骼机器人只是单纯通过运动协作实现对穿戴者的体力增强以及康复训练,无法分析穿戴者的认知载荷和压力。而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认知云外骨骼机器人AIDER(AssItive DEvice for paRalyzed patient)可以通过感知、评估和增强穿戴者和机器人组成的人机混合系统的认知协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