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女作家骆平 用文学书写“尴尬与仓皇”( 四 )
校园永远是青春的王国。骆平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或者是00后的学生。与年轻人打交道比较多,也深深影响了她的文学写作。将近二十年的高校工作经历,让骆平的生活里,充斥着最为直观、最为生动的青春气息。她也永不餍足于对青春的关注与摹写。骆平说,大约也是因为被这种缤纷绚烂如万花筒一般的景象所诱惑,“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高蹈的思想家,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哲学家,我像一个忠实的粉丝,拜倒在青春的石榴裙下,它痛楚的美好、稚嫩的敏感、逼仄的忧伤等等,都紧紧地吸引着我。”如今的骆平,走向中年,她感觉自己站在时光的高处,把握着青春的抒情策略与话语谱系。她觉得自己能够把握抒情的调调,像把握味精的尺度一样,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
写高校题材,骆平还曾一度逃避过。“在写作之初,这让我深感自卑。读过很多作家的创作历程,他们有太多的经历,无论是职业,还是阅历,都显得广博而阔大,这让我忐忑。这种自卑与忐忑,一度让我走了一段弯路。我试图让自己“生活在别处”,追求着史诗的大身板和长篇小说的大体量,试图让宏大叙事的光芒,遮掩自己极其有限的经历。那段时期,我刻意回避高校题材,让自己显得深邃或是广博。然而,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所有的小说都在关注自我这个谜。我没有逃脱这个定律。随着时日的增长,我开始将视角投向我最熟悉的视域,那就是高校。”
推荐阅读
- 斯皮策结束了使命,让我们回顾一下红外天文学的历史
- 英天文学家:地球要想永存,必须阻止木星之眼的窥视,这是为何
- 她是华裔女作家,36岁时含泪举枪自杀,全世界陷入悲痛,除了日本
- 文学界泰斗52岁爱上23岁小三,儿子为她自杀,妻子让小三终生不孕
- 明朝人发明了火箭,国际天文学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的山
- 拼多多推出花式营销“拼多多文学”
- 这些中国作家都和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老舍被证实并非其中一员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这个无所适从世界中的“另类”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会有的
- 白马时光出品辛夷坞《致青春》入选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