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时雨化之者”(青春派)( 三 )

在温静看来,教育内容只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复读机,而是解码器,要善于转换教育内容的话语体系,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楚、讲透彻。”

“中国的国土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吗?北京到纽约的飞机要跨越太平洋吗?”在爱国主义的主题环节,温静连续抛出了几个问题,利用学生熟知而非深知的知识点作为教学设计的突破口,打破了惯有的思维定势。脱离平面的书本,国家开始变得立体,爱国就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思政课要想入脑入心,教师就要“走心”。每堂课温静都会细细打磨,不仅要涉及学生的知识盲区,也要按照年轻人的接受习惯设计讲授方式。

“如果你用很短的时间拿到美国名校的博士学位,导师说‘只要你留在美国,我会给你最好的待遇,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你如何选择?”温静在课上问道。

“中国发展那么好,我为什么不回来?”有学生问。

温静话锋一转,“他回的可不是GDP居世界第二的中国,而是1950年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如果是你,你还愿意吗?”台下一片沉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