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时雨化之者”(青春派)( 四 )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温静用邓稼先的故事点出了核心,把学生带入历史的场景,使他们对人物的心路历程感同身受,不仅激发了他们的认同感,也更加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温静说,思政课教师要重构理论的当下情境,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联状态,“学生们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循循善诱与平等对话。”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为80后青年教师,温静深知教好思政课不容易。要想看得懂、听得懂、读得懂学生的世界,就要跟得上学生的步伐,热门电影、爱国动漫、爆款短视频等等,都在不断丰富温静的“素材库”。

思政课的温度上去了,深度也要保证,“内容为王”是思政课教师的共识。“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不能哗众取宠、突破底线。”在温静看来,思想性是课程的“定海神针”,“基础不实,课就容易倒;立场不明,课就容易偏;导向不正,课就容易错。”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方面,温静大量补充“精神食粮”,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北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在“木铎思享”集体备课会上,备课老师在说课的同时,现场参与的学生代表、学生辅导员提出建议,微信备课群根据教师的备课设计同时提问,最后还有专家从理论高度予以指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