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减量能耗降低中,如何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上海答卷”( 五 )

在张江科学城展厅内,来访者被“鹦鹉螺”形状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释放的“能量”震撼了!其中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能把十个太阳的能量聚集于一根头发丝”,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能还原宇宙大爆炸场景”。凭借“超能力”,“上海光源”开启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窗。2016年,科研人员利用“上海光源”解开了埃博拉病毒入侵的密码;而对眼下正蓬勃兴起的纳米科学、微加工等前沿技术,上海光源成像站可提供的静态分辨率已达0.8微米。

在“最强光”旁边,“中国芯”正在崛起。“华虹集团旗下华力二期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去年正式建成投片,是国内已投产生产线中最先进的一条。”华虹集团战略投资部部长陈宇峻指着一座工厂模型说,未来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的月产能将逐步爬坡到4万片,最终具备14纳米三维工艺的高性能芯片生产能力,基本上满足国内中高端芯片需求。

经过20多年建设,张江科学城已然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一个个“硬核”,更是上海奔向全球科创中心的一个缩影。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升至现在的47.5件。随之而来的,是高水平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上海“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与“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入选,分列前两位。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级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等一批重要原创成果,令世人瞩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