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翻车,还有哪些海外巨头也混不下去?( 五 )

沈博阳

但是,作为一款招聘产品,领英的处境一直很尴尬,因为英文太多导致的“门槛高”让大量 C 端用户望而却步,也吸引不了想招人的企业 B 端,最后陷入了“恶性循环”。

可以说发展到现在,领英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全球化招聘解决方案”,但是有这样需求的大厂毕竟是少数。对于高端用户来说,如果不是有找外企工作的需求,也自有猎头敲门,不需要劳驾领英。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领英 App 在国内混得不咋样,但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相当厉害的,时不时就能在新榜夺得职场类的榜首。

03Uber

2013 年,Uber 进军中国。当时的 Uber,已经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独角兽公司。

当时国内的“网约车”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涌现出快的、滴滴、易到打车等平台。为了避开与本土平台的正面竞争,Uber 选择用豪车来打高端市场。

很快,Uber 发现了问题:豪车太少,高端市场太局限。

被逼无奈的 Uber 只能降价进入中端市场,与本土平台“正面刚”。而那时,阿里投资的快的和腾讯领投的滴滴正在进行“补贴大战”。Uber 只好“适应国情”,加入补贴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