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丰富了我们对中国故事的想象”(侨界关注)( 六 )

他还开发了一套极受欢迎的钢琴教程——郎朗钢琴启蒙教程。教材里收录了《茉莉花》《彩云追月》《赛龙舟》等中国传统曲目,顺便介绍了中国端午节赛龙舟等节日文化。

“音乐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郎朗认为,钢琴是国际乐器,不带种族色彩,谁都能弹,外国人听到中国的《茉莉花》也觉得挺有意思。因此,帮助美国当地人包括华人接受音乐教育,也可以借水行舟传递中国形象、中国故事,增进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

去年3月,他在中国的音乐基金会正式成立,12月12日举行了首届慈善募捐,筹集善款逾千万元人民币,计划投给师资力量薄弱的郊区学校和打工子弟小学等四五十所学校。“古典音乐的传承正越发多元化。”他说,“三四十年前,学古典音乐的多是欧洲人、犹太人。今后你会看到,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崛起钢琴大师。”

在郎朗眼里,每位钢琴家的性格不同,走的路也不一样。“我在20岁时就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要‘两条腿’走路,一面攻专业,一面促传播。”他希望两边都不耽误,可以兼顾,“如果音乐教育等传播工作影响到对专业的投入,我会调整时间给后者,让‘小众’与‘大众’相得益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