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高质量发展的荆楚画卷( 六 )

围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湖北初步建立总投资1.14万亿元的项目库,助力长江大保护;湖北“碳市”交易量、交易额全国第一,现代“卖碳翁”以市场手段减排增效。

试点示范,探索绿色新路。武汉青山区试点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全省探路。十堰、宜昌、黄石、荆州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荆门、潜江、枝江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神农架被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湖北国际核心枢纽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武汉1140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实现首航,长江航道“645”工程、沿江高铁、江海联运船舶研制及标准建设等项目加快实施。

以长江大保护为机遇,湖北优化产业布局。“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一年投资4959亿元,同比增长61.1%;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夯实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同时,推进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重大技改项目,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从“化工锁江”到“创新赛跑”,湖北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培育新动能。

各展所长,新经济跑出加速度。武汉光谷加速崛起“芯片—显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襄阳新能源汽车研发、实验、检测基地建设快马加鞭……如今,湖北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经费支出额、技术合同交易额、电子商务交易额等均居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