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黑色即刻吧,瓦恁最终最想做个贴吧( 六 )

即刻早在 2015 就已经诞生 , 但真正迎来用户的上涨还是在 2017 年 。 彼时 , 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媒体人在社交平台的一致推荐 , 使早期的即刻被赋予了极为浓重的 GEEK 色彩 。

彼时 , 吸引众多“精英用户”的 , 在于其“撞”对了 。

2016 年开始 , 内容算法分发开始大行其道 , 不仅加速了 RSS 类应用的没落 , 传统的编辑推荐式新闻客户端也统统沦陷 。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 手动订阅信息源总归是门槛太高 。 但对在意“信噪比”的用户而言 , RSS 应用陨落后 , 定制化的内容聚合需求也一直没能满足 。

同一赛道上 , 其实并不只即刻一家 。 比如王俊煜的“豌豆荚一览“和之后的“轻芒阅读” , 但更细的信息“粒度”让即刻先走了起来 。

所谓“粒度” , 即多维度将信息框定到足够精准 , 形成“主题”加以推送 。 诸如“有豆瓣8.0分以上的新电影”“煎蛋24小时热文”……配合调教好的推送 , 的确会给人一种完美解决信息过载的“高效”体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