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落地后,通胀怎么走?——物价观察系列之二(海通宏观姜超、李金柳、陈兴)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减税落地后,通胀怎么走?

——物价观察系列之二

(海通宏观姜超、李金柳、陈兴)

摘 要

物价升温遇上税率下调。3月以来,国内物价整体上行,通胀预期再度升温。当前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仍在下滑,3月同比跌幅均已扩大至-20%左右,预示着接下来猪价将进一步上升,继续拉高CPI水平。今年1季度工业品价格一改去年4季度的颓势,PPI增速也止跌企稳。而进入4月,增值税率调减正式实施,部分商品价格也随之下调。例如,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4月1日起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25元和200元,降幅均为2.56%,即增值税下调的空间全部体现为终端销售价格的下降。此外,部分品牌的汽车、电子设备也都下调了销售价格。

CPI:如何测算减税影响?终端售价跟随调整的空间:如果增值税率调减的同时不含税的售价不变,终端价格就会相应下降。但增值税率调减所带来的收益并不一定全部归属于消费者,企业也可以保持商品或服务的含税价格不变,从而使得减税带来的盈利全部归属于企业。在实际中,减税对价格的影响是供需博弈的结果,理论上税率下调所对应的最大价格降幅分别为2.6%(16%降到13%)、0.9%(10%降到9%)和0%(6%税率不变)。如何定量测算本轮减税对CPI增速的影响?首先,需要明确CPI的统计方法。根据国家统计局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制度,CPI统计的价格为消费者支付的终端价格,增值税的部分应包含在内,所以税率下调存在拉低含税价的可能。其次,本轮减税对CPI中的不同分项价格的具体影响程度也不同。我们根据其内部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该大类的价格调降幅度。我们估算,本次增值税率调减使得CPI篮子中理论降价空间最大的分项是衣着类商品,因为该类商品原税率多为16%,理论上价格最大可降约2.6%,而部分服务类项目无降价空间,各大类分项的价格理论最大降幅中位数约1.2个百分点。最后,由于并非所有商品在减税后都受到同样幅度的影响,因而减税最终如何影响CPI,还取决于不同商品在CPI中的占比。如果减税带来的理论最大降价空间全部实现,那么影响程度就是各分项的权重乘以理论最大降幅。但这一极端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因为增值税涵盖了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减税收益被企业、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三方共同分享,因而其效果并非完全体现在CPI上。如果按照企业、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三方的议价能力相当的中性假设测算,减税效果约30%作用于CPI,我们预计将带动全年CPI增速中枢下移0.2-0.3个百分点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