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助力香港打造智慧机场 大湾区跨境数字物流网络提速( 三 )

据他介绍,描述性分析可用于监控当前操作,而预测性分析则可用于检测工作中的异常,使遇到特发性问题时能作迅速调配,从而确保飞机流转服务的一致性。

“以前,香港机管局的团队主要依赖停机坪飞机服务商事后汇报的各项周转数据来进行监测,这种数据收集的方式较为被动,而使用了AS2系统后,机管局的管理团队可以自动监测所有车辆的实时位置,并利用车载通讯系统来预测周转过程的开始和结束。”他说道。

珠海机场有望率先引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香港要提升航空枢纽地位,并建设国际科技中心。同时,提出大湾区机场应“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优化调整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的总体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近800万吨,运输规模已经超过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机场群,位于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其中,珠三角旅客经各口岸来往香港国际机场的年旅客量超过1405万人次。

随着大湾区交通网络协同发展的深化,香港与区内其他城市机场之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事实上,自2001年起,香港、珠海、深圳、广州及澳门五大机场定期举行会议,探讨促进及加强机场间的合作。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区内的五大机场在粤港澳合作框架下形成了A5联盟,但由于定位分工、产权归属、运行标准、利益主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基础设施、国际客货等方面合作进展缓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