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国债即使你不投 它也和你息息相关( 七 )

让我们再回到债券和国债的话题 , 和平年代以来 , 国债一直是各时期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 凯恩斯则为政府大肆借钱挥霍未来提供了理论基础 。

他认为 , 为克服有效需求不足 , 可以运用扩大政府开支的办法进行反周期操作 。 因为增加税收作为扩大政府支出的来源 , 会减少私人消费和投资 , 相互抵销 , 达不到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 。

但是 , 如果以举债的方式来扩大政府支出 , 则结果会大不相同 。 因为政府举债支出一般可以用于两种用途:一是兴办投资项目 , 如兴办公共工程;二是弥补其他预算赤字 。

政府举债如用于兴办投资项目 , 则会增加投资需求 , 如用于弥补预算赤字 , 则又可以提高消费需求 。

总之 , 政府举债不论用于何种用途 , 都可以扩大有效需求 , 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

上世纪40年代后 , 各国政府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 , 日益强调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管理作用 , 而国债就由单纯的财政融资手段演化为需求管理手段 , 成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