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网约护士:运行情况如何,护理服务有哪些短板?( 三 )

李奶奶是“互联网+居家护理”的受益者。目前,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是居家护理的“刚需人群”。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上门护理服务的需求激增。

北京丰台区新村街道的王琳去年被查出肺癌晚期,她先后30次叫互联网护理平台“医护到家”的护士进家门。由于癌细胞已发生骨转移,反复的疼痛和发烧使她无法坐立。春天到了,她依然裹着棉衣再盖上棉被才感到稍许暖和。“丈夫要上班养家,我爸从老家来照顾我,年纪大了也搞不懂医院的流程,我又没法长期住院,只好在家治病。”

35岁的王琳身体已非常虚弱,稍一激动就开始咯血。她经常需要在家里采血化验、打针,而这些需求很难在社区医院得到满足。她说:“我的身体太弱了,实在跑不动医院,有了居家护理方便多了。”

家住北京朝阳区高家园社区的顾怀今年83岁,尽管患有高血压,却经常忍不住为小事闹情绪,孙子张林松十分担心奶奶的身体,每隔半个月就叫一次居家护理服务。“请个陌生人到家里,还与医疗相关,刚开始我确实不放心。”张林松说,头几回他都专门留在家里看着护士做护理,想着万一出事也好应对。后来护士上门的次数多了,看老太太每次也挺高兴,他才慢慢放了心。“奶奶喜欢聊天,护士上门还能陪她多聊会儿,顺便讲点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