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打假“周老虎”今着力濒危动物回城( 七 )

不过,这种怀疑没多久就烟消云散了,因为胡慧建的方法很快就有了成效。他说,当时在大学城就已经有野鸭、大雁、白鹭,还有一些候鸟们都来安家了。“很多人都跑去看”,进展的效率大大超过了他的想象,“一般要五年以上才有效果,没想到两年就达到了预期”。

首创“智能机器鸟”引动物进城

胡慧建说,当时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见效这么快,现在想通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他说,“因为城市里动物的生活条件很差,只要用心加以改善,就会有好的效果”。胡慧建确实花了很多心思。他首先改造环境条件,然后提供一些必要的食物。比如,他们把已经被工业污染的水进行了清除,然后引入江水,江水又带来了食物。此外,他们种植很多有花有果的树,解决了动物们的“吃饭”问题。

做好这些还不够,“我们还为它们‘定制’了特别的环境”,胡慧建解释,比如鹭鸟繁殖时需要很密的林子,很多鸟喜欢在滩涂上吃东西,喜欢潜水,“我们就营造它们所需要的环境”。

“巢”筑好了,如何吸引“凤”,需要一名动物宣传员。胡慧建解析到,自然界有它特别的语言,比如,有几种鸟,只要有它们的存在,就能向其他鸟类传递“安全”和“有食物”的信号,所以,首先要请这些特别的鸟到此“落户”。按照常规操作,人们一般是去“抓”几只鸟进来,让它来招朋引伴。不过,胡慧建独创了一种方法——制造“智能机器鸟”。他们做了一些仿声的小鸟模型,让它们发出求偶的声音、母亲召唤小鸟的声音或吃东西很开心的声音等,再配上音响和动作。胡慧建还给小鸟模型设计了扩音效果,让它传播得更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