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牺牲75年了,大伯到底长眠在哪儿?( 三 )

李宜康爷爷去世得早,在奶奶去世前,每年清明祭扫时都会告诉李宜康,“不论怎样,都不要忘了你大伯。”奶奶还告诉李宜康,“以后如果能找到你大伯的尸骨,就把他带回家吧。”

父亲李志青也在病危时把李宜康喊到床前,让他逢年过节祭扫时,不要忘了给李志宏烧把纸。

“当时家里穷,交通不便,怎么去找啊。”李宜康有兄妹十人,他排行老大。在成年后,他报名参军在部队当了七年兵,受过多次嘉奖。如今李宜康已年近七旬,因头部患疾做过手术,一些事记忆已经模糊,但提起伯父李志宏,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有些哽咽,眼圈也红了。“现在条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要是能找到大伯的安葬地,我想带着弟弟妹妹等一大家人,去看看他。”李宜康说。

热心人士两年来已帮烈士亲属找到了七位烈士

向扬子晚报爆料的夏金义是侍岭镇当地一位热心人士,随身带着的手提包中就放着《侍邱备览》。在近两年来,经过他的多方奔走,已找到了七名烈士的长眠之地。

除了想帮朋友李宜康找到他牺牲多年的大伯李志宏,夏金义说,他还有个心愿,就是帮另外4位侍岭籍烈士“回家”:1、方孝文,1921年生,苗庄村方庄人,1947年参军,志愿军26军88师262团1营班长, 1950年在朝鲜独秀峰战斗中牺牲;2、陆玉珍,1925年生,苗庄村方庄人,1944年参军,志愿军26军262团1营营长,1950年在朝鲜独秀峰战斗中牺牲,被追认为二级战斗英雄;3、李征明,1930年生,橹坊村李圩人,1950年入朝,志愿军24军70师201团教导员、文化干事,1951年在朝鲜上甘岭战斗中牺牲;4、王恒建,1926年生,大墩村秦庄人,1947年参军,志愿军27军80师238团2连文化干事,1951年在朝鲜金城战斗中牺牲。 扬子晚报/扬眼采访人员 高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