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定国是维新法( 二 )

而此时 , 维新派的大臣们屡上奏章 , 敦促皇上 , 诏谕天下 , 速定国是 , 决意变法 。 四月十三日(6月1日) , 御史杨深秀上奏《请定国是而明赏罚折》 , 此折乃康有为代拟 。 内称:“审观时变 , 必当变法 , 非明降谕旨 , 著定国是 , 宣布维新之意 , 痛斥守旧之弊 , 无以定趋向而革旧俗 。 ”这是请求皇帝速定国是的第一折 。 第二折是四月十八日(6月6日)康有为自已所拟《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斤》 。 略称:“为决行变法 ,  请上告天祖 , 大誓群臣 , 以定国是 , 而一人心 。 ”建议仿效日本 , 择日斋沐 , 大集群臣 , 誓于天坛 , 决定国是 , 以变法维新 , 为行政方针 。 有违此誓 , 罚诸无赦 。 四月二十日(6月8日) ,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土徐致靖上了第三折 , 名为《请明定国是疏》 。 此折也是康有为代拟的 。 略谓:  “为外侮方深 , 国是未定 , 开新守旧再无依据 。 请乾断特申 , 明示从速 , 以一众心 ,  而维时局 。 ”这就形成了请求光绪帝诏定国是的呼声 。 光绪帝决定迅速颁诏 , 在此之前 , 他特意去颐和园 , 请旨于慈禧太后 。

据(我文恭公日记》记载: “上奉慈谕 , 以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 , 良是 。 ”慈禧明确美态 , 同意杨深秀、徐致靖的见解 , 也就是同意康有为的见解 , 应尽快语定国是 。 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 这一天 , 光绪帝召集全体军机大臣 , 发布上谕 , 明定国是 , 决定变法 。 上谕全文如下:“数年以来 , 中外臣工讲求时务 , 多主变法自强 。 迩者诏书数下 , 如开特科 , 裁觉兵 , 改武科制度 , 立大小学堂 , 皆经再三审定 , 筹之至熟 , 甫议施行 。 唯是凤气离来大开 , 论说莫衷一是 。 或托于老成忧国 , 以为旧章必应墨守 , 新法必当摈除 , 众哓晓空言无补 。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 , 国势如此 , 若仍以不练之兵 , 有限之饷 , 士无实学 , 工无良师 , 强弱相形 , 贫富悬绝 , 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朕唯国是不定 , 则号令不行 , 极其流弊 , 必至门户纷争 , 互相水火 , 徒蹈宋明积习 , 于时政毫无裨益 。 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 , 五帝三王 , 不相沿袭 , 譬之冬袭夏葛 , 势不两存 。 用特明白宣示 ,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 , 自王公以及士庶 , 各宜努力向上 , 发愤为雄 , 以圣贤义理之学 , 植其根本 。 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 , 实力讲求 , 以救空跳迂谬之弊 。 专心致志 , 精益求精 , 毋徒袭其皮毛 , 毋竞腾其口说 , 总期化无用为有用 , 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 , 尤应首先举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