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娥:北京老人看病也难,“医养结合”要重新认识( 四 )

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王小娥表示,医养结合仍然面临社会力量进入门槛高、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老年人承担不起机构护理或居家护理费用等的问题。

就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说,“目前北京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仅有海淀区和石景山区这两个试点。”王小娥说。这与此前,上海、江苏、吉林等地在2016年就曾试点相比,晚了近两年时间。

为此,就医养结合存在的一系列“痛点、堵点、难点和卡点”,王小娥提出对新时代医养结合的四点新认识:

一是明确医养结合的内涵。医养结合“医”的内涵不仅是医疗,而应是大卫生、大健康的概念,重点是长期照护。医养结合的本质是服务的结合,要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

二是明确医养结合的目标。给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这其中包括:日常的健康素养与习惯;病时方便、及时的治疗和病后恢复、舒适、尊严这三点要求。

三是树立老龄工作命运共同体观念。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