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大迁移(14)

根据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市政治地位等,将公布常住人口数据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单位划分为一二三四城市,其中存在公开数据的有309个。其中,一线城市为北上广深4个,2016年GDP在1.9万亿以上;二线城市为多数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少数发达地级单位共32个,GDP多在6000亿以上,三线城市主要为GDP在2000亿元以上的弱小省会城市和相关地级单位共74个,四线城市主要为GDP在2000亿元以下的其余地级单位共199个。此外,还有29个地级单位因未常住人口缺失未纳入分析,主要为新疆、西藏、吉林等省区的三四线城市。

1、在全域层面,一线、二线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三线城市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线城市持续流出。1982-2016年,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一线城市增速更高,表明人口长期净流入、且向一线城市集聚更多。其中,1991-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6年,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3.9%、3.4%、1.5%,二线城市分别为1.7%、1.7%、1%,表明2011年以来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放缓但仍保持集聚,放缓的原因包括京沪控人、人口老化农民工回流等。上述三个时期,三四线合计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68%、0.31%、0.45%,而全国人口平均增速为1.04%、0.57%、0.51%,表明2011年以来人口虽有回流但仍在持续净流出。其中,2001-2010年、2011-2016年三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63%、0.57%,基本持平于全国0.57%、0.51%的人口增速;四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均为0.11%、0.3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