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知识付费:用户交了钱,真的能学到知识?( 二 )

从知乎Live、喜马拉雅听书、荔枝FM,到财新树立付费墙,近年来知识付费已经从起初的线上课程扩展到各个领域,受众覆盖面越来越广。无论你是想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重新捡起英语能力,还是想听听故事、看看新闻打发时间,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付费产品。

除了用户获益,各类内容提供者也获得了发展机会。无论是学者、公司管理者还是小众音乐人,只要有才,都能在知识付费领域分一杯羹。

2016年,被认为是中国付费的元年,知乎Live上线一年,便已吸引了近350万人参与。此后,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开始迅速增长,2018年已经达到2.92亿人。截至目前,豆瓣推出的写作营已经做到了第5期,吸引了上万人参与;喜马拉雅2018年的“123狂欢节”内容消费总额超4.35亿元。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张,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

快节奏难啃“大部头”

知识付费为何能在中国迅速发展?知识付费,即将知识商品化,但知识商品化其实并非刚刚兴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