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在“医疗梦”中的地产商( 五 )

现在李东坡似乎在做两手打算。他想实现办医院的梦想。他清楚遵化市的医疗市场特点:患者流动性强。“我们希望通过改善环境、差异化经营,能(从公立医院)留下一部分患者。”同时,距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的遵化,未来中高端养老市场可观。

他也在为被并购做着准备。在接触过中信医疗集团等大公司后,李东坡开始在医院资产上有意为之:自持坤桐医院所处的商用土地,并建成营利性医院。“为以后的合作提前布局,省得人家想并购的时候,自己不合格:资产与医院的条件,得满足收购方的条件。”李东坡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快钱难砸出一家好医院“房产企业想要开医院时,宛如暴风骤雨,可是真正要项目落地时,往往变成了和风细雨。”一位医疗投资界人士说。钱能砸出项目,却不能夯实一所真正的医院。

邓勇主持了一个关于社会资本办医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发现:2017年中国地产行业在健康产业的投资已高达3000多亿元。

2019年1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年会上宣布:万达正式进军健康产业。早在三年前,万达集团便与英国国际医疗集团(IHG)签订合作协议,万达将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IHG 2015年进入中国,在华公司为英慈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