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到底如何回应国民日益增长的休假需求?( 二 )

休假是民众理应享有的正当权利。但实际上,中国人的假期本来就不多。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雇员的假期数量仅排在接受统计的62个国家里的第59名。数量是一方面,质量又是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中国假期多是靠“挪”和“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庆长假,看似长达7天,实则靠双休日“充数”。眼前的五一小长假,其实也包含了两个周末。这样一来,假期的休闲含量自然得不到保证。

再说出行体验,由于时间上的紧张,国人假期的出行成本也就水涨船高。高度集中的长假使人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也更容易造成拥堵和混乱。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眼前,纵有神机妙算,恐怕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说到底,在景区内苦不堪言的游客,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尽管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提高接待能力,推出各式各样的应对方案,但理想和现实,仍然相距甚远。

错峰出游,当然是最优选。照理说,国人也拥有选择的余地。1995年,正式实施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2008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出台实施,规定了具体的休假天数: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