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音箱,百亿翻译宝,AI 消费品“等风来”( 二 )

翻译机、录音笔成为巨头涌动的另一赛道。2016 年,科大讯飞在业内首先尝试翻译机产品,定价为 2799 元。随后,网易有道、百度、搜狗、小米、猎豹等厂商纷纷跟进,试图以低价抢占市场。其中,猎豹在去年推出的“小豹翻译棒”就低至 149 元。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8 年发布的翻译机行业数据: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翻译机市场将达3000-4000 万台,营收规模将在2020 年增长至561 亿元。

千亿音箱,百亿翻译宝,AI 消费品“等风来”

技术成熟是刺激 AI 消费品爆发的因素之一。

4 月下旬,科大讯飞宣布将在 5 月发售首款智能录音笔。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在发布会上谈到,2010 年讯飞就推出过语音输入法,成为国内最早支持中文识别的语音系统,识别准确率目前可达 98%。

谈及从语音识别技术到翻译机的过渡,胡郁在接受 36 氪采访时表示:“推出面向消费者的工具性产品对讯飞来说非常重要,当中包括了技术向产品的转化。相比软件变现,硬件的增长势头和规模会更加客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