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增持呐喊半年后,利亚德董事长“二度呐喊”:融资难问题大于融资贵!( 十 )

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通过与国有企业对比来看,更为明显。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6%,创下13个月新高;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

但李军认为,有很大比例都在金融体系和国企体系内打转,导致“货币放水”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有部分民营企业家反应,甚至有部分国有企业将低利率拿到的资金又高息放出,这反而继续降低了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运营压力。”

与民企融资难问题相伴生的是,民企高比例股权质押问题并未彻底改变。从2018年开始,多地纾困基金接连出台,但是落地项目较少较慢。以北京国资为例,驰援对象仅包括金一文化和三聚环保等个别公司。李军认为,这一方面与各地国有资金规模有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投资流程漫长有关,更重要的是跟国资的考核标准有关,如果纾困主体责任不明确,考核标准不调整,那么,纾困基金不仅很难落地,而更像抄底基金。

”这导致A股公司大股东质押比例高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虽然股权质押风险正在得到初步缓解,不过现在A股公司的质押率整体仍然较高。”李军介绍,“A股公司中有2200多家民营公司,约有上千家民营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质押率超过50%。此前,不少公司曾希望在股价上涨之后,适当降低质押比例。不过即便出现了这轮股价回暖,但这些质押股权依然没有释放出来。原因就在于质权人会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要求股价涨到特定比例才能释放。因此,这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仍然处于丧失状态。如何在更高层面,通过提高质押折扣率等措施,来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仍然是当务之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