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初审通过人数大减,部分高校仅1人过审( 三 )

其次,因为今年自招高校的门槛和优惠政策过于统一,也就让很多考生心理产生了变化,进而今年更多考生采取“冲报”的策略,毕竟同样的通过难度,同样的降分幅度,为什么不报更好一点的大学呢?

而这也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这些通过初审的考生最终真的会到这些高校就读吗?内参君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性很小。

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今年仅有5人通过自招初审,不仅全部为省一奖获得者,而且其中一人还握有数学国三奖。

历来这种级别考生都是顶尖名校争抢的对象,所以内参君猜测这名同学只是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做了“备胎”,最终会来就读的几率小的可怜。

这种情况在这24所高校中显然不会是个例,所以内参君认为这些高校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最终很可能会颗粒无收。

高校自主招生,本应将招生自主权下放至高校手中,而高校则应根据自身办学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和历年生源水平,制定相应的选拔标准和选拔手段。但近年来不时出现的舞弊、注水事件让原本作为多元录取手段之一的自主招生备受质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