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的这种“潜伏分子”,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救星( 二 )

先前的研究认为 , 在血管壁由于高血压或者其他病理过程撕裂后 , 低密度脂蛋白才进入血管内皮 , 在内皮下聚集并被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SMC)吞噬 , 进而产生泡沫细胞 , 并诱导更多的白细胞聚集 , 最终形成粥样斑块 , 导致血管供应区出现缺血缺氧的表现 , 如果这一病理过程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 , 那就可以引发患者出现冠心病 , 其后果往往比较严重 。 目前临床控制血脂水平一般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 。

(来源:SR-B1 drives endothelial cell LDLtranscytosis via DOCK4 to promote atherosclerosis)

最近 ,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Philip W. Shaul 教授团队在小鼠体内发现 , 血管内竟然存在”内奸”——内皮细胞上的 SR-B1 受体能主动吸收血液内的低密度脂蛋白 , 然后在细胞的内皮侧通过排出 , 进而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在内皮下聚集 , 并吸引白细胞产生泡沫细胞 。

这一结论与先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认识完全不同 , 先前的认识认为这是一个被动过程 , 而 Philip W. Shaul 教授的研究表明 , 这完全可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