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旬老人酷爱收藏门票 里面有你没见过的“杜甫草堂”( 二 )

其中有“十人一千”团体票

“一个景点的门票变化能够直观的说明这个景点的发展。”5月7日上午,刘才庚在家中拿出收藏的成都市杜甫草堂门票说。

这些杜甫草堂门票几乎贯穿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绝大多数年份——1952年的黑白色“十人一千”杜甫草堂团体票,十人持票一张便能游览;多种个人票票面都十分朴素,随着时代发展,票价二分、三分、伍分不等,仅用纯黑油墨简单印刷“成都杜甫草堂”字样;票价1角的草堂门票票面则大了许多,上面还印有倚靠着一垄竹林的“少陵草堂”亭子。

而在1971年的门票上,则印有杜甫草堂的照片,上书“杜甫草堂长期游园票,票价肆角”……各种图案、各种价格、各式各样的杜甫草堂门票,发展到如今彩色的门票,种类繁多,材质不尽相同,如今还兴起了电子票据,光是这一景点的票据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早些年无法想象的。

门票变化反映社会发展

文化公园曾叫青羊宫花园

“杜甫草堂我上世纪50年代就去过,那时门票就几分钱,去的次数都数不清了。”刘才庚说,他本人看到了杜甫草堂整个建设的发生变化。“园林变了,面积大了,设施好了,服务也更好了。”现在,杜甫草堂整个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园林建设比以前好了太多,这都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