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旬老人酷爱收藏门票 里面有你没见过的“杜甫草堂”( 三 )

刘才庚还拿出一套文化公园门票。“说到青羊宫花园,好多成都人都会懵,这是哪里啊?其实就是现在的文化公园。”刘才庚介绍,门票记录了文化公园的变迁。上世纪60年代,人们把文化公园栽种花卉的周边开发成了人工湖,当时就叫做青羊宫花园,后来才改成了文化公园。“以前要买门票,现在文化公园都已经免票了。如今生活好了,有了好多免费开放的公园。”刘才庚笑着说,票价真实反映了当年的货币状况,还有当时景区的设施情况等等,这些都随着时代在变化。

用门票制作展览条目

向更多人普及历史知识

除了景点门票,各种展览、体育赛事、跟国家大事相关的票据,刘才庚也收藏了很多。“国家在发展,门票就能反映出来。”从30多年前至今,他已收藏存留了门券3万余种。家中的柜子里,几乎塞满了这些年的收获,门后、床下、衣柜顶,堆放得整整齐齐的纸盒子里,都是他的藏品。每个纸盒外还分门别类列出了门票的大概内容。

年轻时热爱旅游的刘才庚,只要出门到了景点,就会把票根留下,带回成都。久而久之,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门票,亲戚朋友出去旅游,他也要请人家把门券“交出来”。刘才庚和其他收藏门票的爱好者,还会把有多余的票券拿出来互相交换,也会去收藏品市场上淘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