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经历“用户下沉”的国际教育仍待成熟( 三 )

然而,早早送孩子出国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孩子是否能适应国外环境是未知数,最大的问题是,孩子出国后无法学习中文。“低龄留学后,即便海外学校开设中文课程,但它仅作为一门学科存在。在国内双语学校,中文是核心学科,地位完全不同。”

梁杰闻认为,国内国际教育之所以发展迅速,离不开家长、学校,和商业资本的共同驱动,但其发展还谈不上成熟、理性。

一些榜单将民办双语学校与外籍子女学校全都纳入“国际学校”范畴,梁杰闻认为,这种定义并不规范。民办学校与公办一样都受政府管辖,必须以九年义务教育为核心内容,对其它课程的占比有严格标准。而外籍子女学校则另当别论。另外,目前双语学校使用的课程体系五花八门,有些并无法规范地适用于小学阶段,也无法与高年级的国际课程对接。这些使得国内国际教育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的态势。

不过,虽然国际教育的“用户下沉”导致诸多不合理之处,但对像So Million和梁杰闻这样的从业者和机构带来许多机遇。

“2002年,新加坡政府帮助我们进入中国时,中国学生的数学、中文,和电脑都很厉害,我看不到我们能提供哪些额外价值,但就在5到6年里,国际化风潮越来越大,我们最终找到新方向。”So Million说。从2011年来中国开始,她已理解中国式焦虑,也常常叮嘱对国际教育态度犹疑的家长要先做好功课。“他们终究会想通一点:国际化是未来趋势,它只会越来越强。”

推荐阅读